孔子云: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这是一种尊重他人的态度。尊重,意味着接纳彼此的差异,意味着换位思考、关注他人感受,意味着珍视他人的努力和成果,意味着平等对待每一个人……尊重能建立信任,收获友谊,提高个人修养。有了尊重,人与人之间会更加包容,社会会更加和谐与进步。同学们,对此,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呢?
请自拟题目,自选角度,写一篇文章。
要求:(1)紧扣主题,内容具体充实;(2)有真情实感;(3)文体不限(诗歌、戏剧除外);(4)不少于600字;(5)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、校名、地名。
解析:
本题目以孔子的名言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为引子,提出了“尊重”这一核心概念。尊重是人际交往中的基本准则,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。题目要求考生围绕“尊重”这一主题,结合个人经历和感悟,自选角度进行写作。
范文:
尊重
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故事,因为尊重,14岁的生命得以绽放。
14岁的我,喜欢听爷爷讲他14岁的故事。他14岁时,生活充满了艰辛。疲倦、饥饿,无穷无尽的劳作,漫无边际的荒野。全家人挤在土坯房子里,夏天常常担心漏雨,冬天又怕被雪压塌。有一天,爷爷和太爷从农田里干活回来,他告诉太爷,想要走出这片大山,去南方闯荡。在那个只有绿皮火车,出行还需要介绍信的时代,爷爷的想法显得异常疯狂。然而,太爷却只是拍拍他的肩膀,默不作声。
后来,爷爷说,是太爷的尊重,让他的人生有了新的模样。
14岁的我,也喜欢听妈妈讲她14岁的故事。街头自行车铃声清脆,公交车开得很慢,人们都长得眉清目秀,也没有人去减肥。母亲说,买东西还要凭票,蒸出来的馒头很香,冬天的大棉袄很温暖。那时拿着豆腐票去赶早买豆腐,看着售货员掀开热腾腾的纱布,把切下的豆腐装进搪瓷碗里,那真是一种幸福的感觉。然而,母亲却总是喜欢眺望山脚下的几处小楼,那里有戴着眼镜的教授,还有书声朗朗。在那个中专为王,子承父业的时代,母亲却想飞得更高。外婆默默地准备好一口皮箱,她说,一代人应该有一代人的理想。
后来,母亲说,是外婆的尊重,让她领略到山的巍峨雄壮,海的荡气回肠。
14岁的我,是否也有着自己的故事?立交桥车灯流光,海河畔落叶徜徉,塘沽港异彩辉煌。时光交错间,我用互联网联通了未知,有些懵懂,但这不重要。世界会变成什么样?天宫号的宇航员笑容迷人,人工智能机器人灵巧敏捷,我不再怀疑未来会移民到外星,就像我不再怀疑量子纠缠会颠覆爱因斯坦,世界变得很大很大。我站在28层的家里,往妈妈的嘴里塞上一个薯片,仰望璀璨星河。而母亲亦如曾经的外婆,尊重一个14岁少年的选择,即使看不清世界的方向。
尊重,将时代汇成银河,挂在天边,闪过14岁孩子双眸。
备案号:鄂ICP备17009702号-1 联系方式:2645034912@qq.com
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内容均是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,本站仅提供内容展示服务,不承认任何法律责任。